“只要还走得动,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”
党和政府培养了我,我就应该用自己所学的医术回报乡亲。——吴家墩
姓名:吴家墩
职务:金山农家学堂健康咨询室医生
党龄:51年
近日,在霞美金山村农家学堂健康咨询室里,记者看到屋内挤满了候诊的村民,一张病床、几张板凳,桌上放着血压计、听诊器和五官检查器,吴家墩老人正在为村民诊断。
“家墩夫妇可是好医生,村里有这样看病不收钱的医生,可是村民的福气。”70多岁的吴阿婆是这里的“常客”,每个礼拜都会来进行健康咨询。
本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,但有着50多年从医经验的吴家墩却选择回乡义诊,发挥余热,造福村民。
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,在一年多时间里,吴家墩早已赢得了村民们的好口碑,不仅金山村村民,连外地村民和来泉务工人员也慕名而来。
为何会在农家学堂设起健康咨询室呢?2019年7月,吴家墩打算和妻子回金山村老家安享晚年,偶然机会他们来到金山农家学堂,结识了吴金斗等人,听闻家乡留守老人多、看病不便,夫妇俩深受触动,便决定为村民义诊。
如今,每周二、周五上午吴家墩和妻子在农家学堂义诊,平日一有空他还会给村民讲养生保健课。
难能可贵的是,担心村里中风、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医不便,已过八旬的他背着药箱,每周三走村串户帮村民巡诊。
别看只是小小的健康咨询,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从医经验,根本“站不稳脚跟”。
去年8月,村民吴阿伯来到健康咨询室,血压最低竟只有80mmHg。
“通过望闻问切,以及多年经验,我判断这是因为换降压药引起的。”但是吴家墩并没有妄下定论,而是叮嘱吴阿伯定期量血压,并帮他一一记录下来。
最后,吴家墩将记录的数据提供给吴阿伯,让其拿给主治医生看,换了降压药,才化险为夷。
一年多来,吴家墩不仅治好了村民几十年未愈的鼻炎;治愈了一位长期拉肚子的患者;在发现几位老人疑似有脑萎缩、中风等前期症状后,更是立刻劝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,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……
吴家墩还弄了一本“健康簿”,帮定期来就诊的100多位病人,记录了身高、体重、血压等。
村里给的慰问金,吴家墩默默地攒起来,又添了钱为健康咨询室增添理疗器等医疗器材。
“小时候家里穷,我在这个村吃‘百家饭’长大的,村民就是我的亲人,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,虽然长年在外工作,但我内心却一直挂念着乡亲。”吴家墩感慨道。
他告诉记者,救死扶伤,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,本就是一名医生的天职,更是一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。
“每年国家都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,让我们到各地学习进修,涨了医学知识。”吴家墩说,如今用学到的医术回报乡亲们,则是义不容辞的。
“只要还走得动,健康咨询室还在,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。”退休后,吴家墩仍在义诊的道路上,坚守党员的这份初心。 (海丝商报记者 赖香珠 李想 通讯员 连燕海 文/图)